在当今美国,有作为的杰出华人不乏其人,朋友张禄杰即是其中之一。他2001年即以杰出艺术家身份被美国政府批准为永久居民, |
2003年获美国参议院颁发的杰出艺术贡献奖。现为美国东方艺术研究会会长、美国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乔治亚大学艺术系客座 |
教授。他授课旁征博引,生动活泼,深受欢迎;许多学生告诉他,就是为了听他的课才选学东方艺术的。笔者与他交往20年,相知甚 |
深。他生于1950年,父亲精于雕刻,母亲长于民间剪纸和刺绣,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成长,自然得先天之利。他小时到市少年宫、 |
市文化宫美术组,在李树人老师指导下打下绘画良好基础。后又得到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赏识与培养,所塑浮雕《齐白石》神形毕肖, |
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之手。上世纪80年代他在《北京周报》担任美术编辑时即是出色的业务骨干。他爱读书, |
悟性高,不仅酷爱艺术,而且触类旁通,对音乐、戏剧和古代艺术品等都有较高的鉴赏水平。而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,则是恩师李 |
可染先生。 |
1986年,中国美术馆举办《李可染艺术展》,在采访中,张禄杰深为可染先生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所倾倒,崇敬之余,感到一种从 |
未有过的心灵默契。之后深情地撰写了《可染大师》一文,介绍其艺术成就。先生亦非常喜欢这个聪颖好学而又朴实的年轻人。经过 |
一段时间的了解,一贯审慎的可染先生郑重地接受张禄杰为关门弟子,从此他有幸经常到先生的画室“师牛堂”厮守在先生身边,为 |
先生抻纸研墨,得以耳提面命亲聆教诲。他明白: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啊!他十分珍视这个机会,先生的言传身教,无论做人方面 |
还是艺术见解,他都悉心记下,整理后揣摩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。以后,先生每年外出创作,或到北戴河休养,总不忘叫上张禄杰同 |
去,时时指导他。从掌握笔墨性能到水色晕染的技巧,从如何观察自然到胸有丘壑升华为艺术创作,大师的指点常使他如醍醐灌顶顿 |
开茅塞,不知少走了多少弯路。和可染先生相处的四年,他感到是收获最大的四年也是他最愉快的四年。更重要的是让他弄清了艺术 |
与人生的关系,懂得了做人的道理:不能靠小聪明,只有做老实人一辈子埋头苦干踏实认真做事,艺术上才可能取得成就。这种观念 |
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,并身体力行。年长他40多岁的可染先生也把他当作自家孩子,年老了行动不便,公私事都让他协助处理。勤快 |
又有眼色的张禄杰让晚年的可染先生深感欣慰。可染先生先后为张禄杰的画展画册题词,为他书写 “天道酬勤”、“书画培育心灵 |
美”、“金铁烟云”、“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”等条幅以示鼓励。1989年12月可染先生不幸逝世,就在去世前的两个月,还特为张 |
禄杰的职称评定,亲自题写证明:“张禄杰为人品质纯正、诚实,1986年我收为入室弟子。他努力学习,刻苦钻研,美术专业现已相 |
当美院讲师水平。特此证明李可染10月10日。”可染先生去世后的近一个月里,他强忍悲痛,忙前忙后帮助料理后事,师母邹佩珠感 |
动地说:“你老师在天之灵,一定会保佑你的!” |
在张禄杰家中,笔者欣赏到他近年新作,感到确有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见”之感:再不见了模仿老师笔意和构图的痕迹,展现 |
出性格鲜明的自家风貌,却不失老师的艺术精神。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变化丰富:或气势磅礴,千岩万壑掩映云海之巅;或神秘空蒙, |
如行巍峨夜山独闻空谷回音,意境深邃。画面笔触坚实有力,墨色层层积染自然,有丰富的质感与空间感。山石与云气,重若崩云, |
轻如蝉翼,对比强烈;枝条遒劲的丛丛兰花如迎风飘舞,灵动的线条体现出画家扎实的书法基础。我想,可染先生在天有灵,也会为 |
培养出这样的学生高兴的。 |
目前张禄杰正在为纪念可染先生诞辰
100周年撰写《天道酬勤——我与可染恩师》一书,可染夫人邹佩珠和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 |
特为该书题字。同时张禄杰也在积极准备明年的个人艺术展。 |
|
|
(此文章发表于《北京晚报》2006年3月12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