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9年酷暑,可染师在北戴河完成他一生最后、也是大放光彩的多幅山水画。此时,身边有个年轻人照料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和作画。他 |
有幸目睹大师笔耕,聆听谈艺。每日晨夕,情不自禁展纸挥毫,进一步得到了可染师亲授和点拨,这是何等幸运!这个年轻人就是当今知名的 |
山水画家张禄杰。同一年岁尾,可染大师与世长辞,所有敬仰他的人,无不扼腕悲痛。 |
随之第四个年头,1993年秋,《张禄杰画展》在澳大利亚举行,获得成功。
到第九个年头,1998年春,《张禄杰画集》即将付梓。《张 |
禄杰画展》、《张禄杰画集》这两份题签,是十数年前出自可染师的大手笔。现在恩师的心愿——变成了现实。 |
山水画家张禄杰,走着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。他虽不属于中央美术学院跻身大师门墙的学生弟子,但有幸得到染师厚爱,“登堂入室”。 |
那是1986年春,《李可染中国画展》在 《北京·中国美术馆》举行。张禄杰诚恳向染师请教,没想到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,以他的人 |
品、学养、艺才得到染师特殊的信任和推崇,破例收他为“关门弟子”。此后年年夏季,染师带他到北戴河创作,得到弟子一生可遇而不可求 |
的“学艺悟道”最佳时机。他追随染师前后约四年光景。日月经年,他为染师磨墨理纸,体验精品杰作的创造运作过程。染师将《水牛赞》、 |
《山水清音图》等作为“课徒”书本让他深读细赏,直到整幅对临。此举实为可染师教学生曾涯五十年来所少有。 |
张禄杰作为后起之秀,他的山水画于十年间进展可观,以我愚见,其驱动力大体上有三方面: |
首先,根基深广。 |
张禄杰,字中汉,清馨斋主人。1950年生于北京一个普通艺术之家。父亲是一个具备功力、技艺高强的雕刻匠师,母亲是精于民间剪纸、 |
刺绣的能手。兄弟们能书善画。家庭给予年幼的子弟以良好的艺术熏陶和品质培育。张禄杰从小酷爱绘画,曾加入北京少年宫、市文化宫美术 |
组,在李树人老师指导下,一开始就受到严格的基础训练。青年时代,寻师访友,受到雕塑大师刘开渠欣赏,成为刘师校外得意门生。留存至 |
今的早年创作——浮雕《齐白石像》,以准确的造型,朴拙的形式意味,传达了这位来自民间的老画师大智若愚的风采。张禄杰谙书法、镌刻 |
和装潢技艺,探“文房四宝”笔、墨、纸、砚辩疑之秘。艺术兴趣浓烈,爱好广泛,多从戏剧和古物收藏吸取营养触类旁通。特别是作为一个 |
与染师相差四十余岁的学生弟子,居然和老人家品味相通。他喜爱音乐、戏剧、擅胡琴,这给晚年李可染带来莫大欣喜。加上书画门道、学问 |
种种,为师生之间架起精神沟通的天然桥梁。恩师称赞他:“品质纯正”、“聪明而朴实”、“美术专业现已相当美院讲师水平”。 |
其二,治艺路正、诚真。 |
张禄杰从研习雕塑转向主攻山水,原本由自学起步。对近代山水大家如黄宾虹、傅抱石、张大千等,广泛钻研、分析借鉴,而后由博返约, |
重点师从李可染。在“反传统”声浪中,他坚信学传统的重要性加倍勤奋。当思潮回转,反囿于古人之际,他能清醒地领悟李可染论“生活大 |
于传统”的名言。他自费写生黄山、漓江,向“师中之师”求教。他携笔挟纸走遍白山黑水,终于内证“精读大自然和传统两本书”,是“正 |
道路”的启动点。 |
20世纪80年代以来,李可染学派已是影响海内外、容含50余人的知名画家群。全国南北,山水书路名派强手如林。张禄杰对凡年长的传派 |
画家,个个尊敬虚心求教。对凡德高艺厚的前辈宗师,认真融会、并蓄众长。随着年龄增长,对自己力求不断自我超越,不为固定成法所拘, |
以生生不息的创造,去搏取真正的艺术生命。 |
其三,“向天,向地”。 |
要成就为一个大画家,必须“实践”“理论”兼程并行。“向天向地”,“天是理论观点,地是实践”,这是李可染70岁总结的艺术真谛。 |
张禄杰作为一代新学人和画家,一进入“师牛堂”学艺,就十分敏感地贴近李可染山水艺术体系这一自律性的尖端思想。他在奋力于山水画实 |
践的同时,把理论思维的磨炼、画论修养的提高作为艺术的灵魂的建构来对待。多年来,他在《北京周报》社做美术编辑,在对外宣传中能出 |
色地完成繁杂的本职工作。 |
“时间”综合“空间”,对真艺术和伪艺术的筛选法则是严格的,甚至是冷酷的。张禄杰也正从困境中走来,不同者,他深信“真知困中 |
得”,他不争功近利,而坚持对大师壁垒“打进”、“打出”。对历史上一个个巨影,他不从表面上拉开距离,而坚持着艺术创造一定服从自 |
己内心的感受。对前人、对自然,他虽然并不“求脱过早”,但也敢于倾听内在声音的需要,并“移山造海”。他的一些代表作,似已超越燕 |
山、黄山真相真景,侧重把握祖国高峦巨峰的气势;似能出入江南、清漓去饱餐秀色,用心体悟“美哉中华大地”的空灵。如作品《暮秋风韵 |
图》、《河色空蒙淡如烟》,其“势”与“韵”、“空”与“色”、“笔意”与“墨华”、“丘壑”与“境界”,可称之为整体和谐统一的图 |
画,绝非“玩漂”、“玩帅”的浅薄之作可比。又如《燕山飞瀑图》、《万木森森起翠涛》将李可染山水独有的大逆光转换视角,幻化为难度 |
也极大的正顺光或正侧光。运用“积墨”、“破墨”、“皴擦浑一法”,表现山体的厚重感,提纯整体画面的亮度,以扩展天宇空间。越是复 |
杂的景观,越是做单纯的艺术处理,单纯到千岩万壑被笼罩在一种青绿或一种暖褐的色调氛围里。而层次内涵求其无限丰富,处处见笔,用笔 |
的力度,坚实感,块、面结构与塑形的厚重感,似可与有分量的油画笔触力度比美。单纯不等于水、色、墨渍漫漶无度,导致空泛无物。这些 |
艺术特色分明脱胎于李可染,又分明有着自己的独创,有着自己的会心和匠心。 |
前人有言:“林峦交割,以清为法。”又云:“山川气象,以挥为宗。”“清”与“浑”的对立统一、对比与谐调的对立统一、欣欣林木 |
与霭霭山峦的对立统一,成为一种隐含的精神符号,强化着张禄杰山水画的新鲜感和表现力。李可染大师早期和中期,有一些“淡墨山水”如 |
轻音乐独具魅力。墨淡而境深,墨淡而厚重,墨淡而见笔。张禄杰的若干“淡墨山水”尝试之作,透露着另一种创意的信息。 |
如果把画家张禄杰近十年来的作品加以排比,从山水临摹到山水写生,从20米至30米的山水长卷到一系列独幅创意山水画,连锁比较,可 |
以看出年轻画家与李可染山水画的血缘关系。这是一个艰难的脱胎过程;是一个新的“艺术自我”在困惑和喜悦交织的探索中诞生的过程,艺 |
术生命之树强劲的血脉,正在有力的延伸、渗透于现在和未来的新枝和果实之中。朴实中含灵秀,流动不居中寓时代精神,张禄杰山水画的个 |
性风格正在形成。 |
《张禄杰画集》的出版,是他从艺30年里程的一次总结,是他于本命之年——虎年献给艺术界和各界朋友的一分厚礼。张禄杰艺术之路, |
相对于茫茫艺海、慢慢人生,还只是全部乐曲的第一乐章、第二乐章。我祝贺他的成功,也预祝他迎着东方文化复兴的新世纪,在全球艺术跑 |
道上面向正前方。——因为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接力赛中,我看到一位有实力、有希望的闯将。欣欣然为之序。 |
|
|
1998年春节脱稿于中央美术学院春节脱稿于中央美术学院·红庙寓所·静心堂
|
(此文章是中央美术学院孙美兰教授1998年为《张禄杰画集》作序) |